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7日訊(通訊員 鄧忠寶)“沒有你的幫助,我不可能拿到這么多的賠償金,真心感謝你幫扶弱勢群體,為民排憂解難?!?2月29日,東安縣花橋鎮困難群眾文某專程到縣城向給予其法律援助的劉英鐵律師致謝。
2018年1月10日,文某在受雇建房施工過程中被攪拌機絞傷右腿,經司法鑒定構成七級傷殘。雇主和房東僅墊付5.6萬元醫療費后就推諉責任不愿賠償。劉律師多次走訪知情人,搜集大量證據,在法庭上據理力爭,最終獲賠醫療費、誤工費等各項經濟損失25.1萬元。自法律援助工作被納入東安縣為民辦實事以來,東安縣司法局以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為目標,以法律援助全覆蓋為動力,著力打造集降低門檻、便民服務、政策保障、質量監管、精準宣傳為一體的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去年以來,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87件,接待來人來訪和“12348”法律咨詢1390余人次,解答涉法問題325起,為當事人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1340萬元,電話回訪率100%,當事人滿意率100%,切實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與社會和諧穩定。
該縣還通過適當放寬經濟困難條件, 將法律援助受案范圍擴大到所有民生領域。只要符合經濟困難標準,“有理無錢”的民事、行政、公證案件或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刑事案件都予以受理。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果,通過推行電話申請、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和流動服務等服務方式,全力打造鄉村法律援助“一小時服務圈”,及時受理困難群眾申請,基本實現法律援助應援盡援。抓好重點人群法律援助工作,建立農民工討薪“綠色通道”,優先保障農民工討薪援助。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建立同級財政法律援助經費動態增長機制,辦案補貼達到市級標準。為提升法律援助辦案質量,采取以會代訓、個別輔導、案卷評查等方法,增強辦案人員的質量意識。同時,對辦案情況實行“全程質量跟蹤”,采取電話或上門回訪的方式,征詢受援人對辦理情況、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回訪結果納入案卷等級評定和辦案補貼發放的依據,保證困難群眾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為擴大法律援助工作影響力,提高法律援助知曉度,該縣還利用“五下鄉”“法律六進”“法治扶貧”“送法進鄉村”“法律服務進小區”“12.4國家憲法日”等載體和形式,經常組織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走進田間地頭,服務百姓之需,為民排憂解難。通過群發手機短信、發放法律援助聯系卡、宣傳雨傘、普法紙杯、法治圍裙,開辟法律援助固定宣傳欄,免費發放各類法律援助宣傳資料等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使群眾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不斷提升法律維權意識。
責編:嚴萬達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下載APP